新竹長和宮

廟宇今址為新竹市北門街135號,屬長和里。建築為泉州風格,採三進式格局,地下設有八角形乾井與稱為「土龍」地下排水道。古匾有嘉慶年間「德可配天」、「霖雨蒼生」,道光 ...

新竹長和宮

新竹長和宮,是位於臺灣新竹市北區長和里的媽祖廟,廟身列為市定古蹟,與新竹水仙宮相鄰。

早期歷史[編輯]

乾隆七年(1742年),淡水同知莊年、淡水廳守備陳士挺等倡建媽祖廟,由王世傑家族捐地[1]。廟名取「長和」,以期船頭行長久合作、和平共處[1][2]。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官方在竹塹城內興建新竹內天后宮後,長和宮開始被叫作「外媽祖」[3]。

長和宮為竹塹古輕便車道的起點,陸運貨物會經過今日的城北街、境福街(樹林頭境福宮)、東大路、經塹港富美宮,最後到頭前溪口的南寮港口[4]。清治和日治時代北門街商行雲集[5],水郊行商以此廟為為集會處所[2][3][5],日治時期廟埕就開始有小吃市集聚集[6]。

建築文物[編輯] 「海邦赫濯」匾

廟宇今址為新竹市北門街135號[7],屬長和里[8]。建築為泉州風格[9],採三進式格局[1],地下設有八角形乾井與稱為「土龍」地下排水道[10]。古匾有嘉慶年間「德可配天」、「霖雨蒼生」,道光年間「海邦赫濯」、「後來其蘇」、「海邦砥柱」,同治年間「泛舟利濟」外,尚有「萬世永賴」、「盛德在水」、「續著平成」等多方匾額[2]。

建築特色[編輯]

長和宮由三川殿、正殿與後殿所組成,其中三川殿的牆堵石雕仍為清朝原件。 三川殿正殿之木結構有對場作,不過不明顯。前殿石雕有對場作,不過不明顯。是臺灣現存少數同時具有石雕對場作及木結構場作之建築。可能是台灣現存最早之對場作建築。

真髮聖物[編輯]

長和宮開基媽祖神尊為軟身神像,在乾隆七年由福建莆田萬梅堂禪師林義濤從湄洲媽祖祖廟請來,稱為「湄洲祖廟正三媽」[7]。其乘座鑾椅、鳳冠霞披、錦繡袍裙、三寸金蓮履、繡花荷包囊都是當時隨該金身帶來[2]。傳說其頭髮是媽祖生前所遺留三束頭髮之一,另外一尊有的在湄洲朝天閣正殿、但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還有一尊流向南洋不知去向[7]。

右殿牆外列排光緒十三年(1887年)「瀨江祀碑」及道光十五年(183...

相關分類資訊

【新竹水仙宮】完整旅遊資料訊懶人包-新竹市北區

新竹市北區的新竹水仙宮地址在哪?新竹水仙宮詳細資訊如下:景點名稱:新竹水仙宮簡介:水仙尊王是中國海神之ㄧ,各地供奉的...

【新竹長和宮】完整旅遊資料訊懶人包-新竹市北區

新竹市北區的新竹長和宮地址在哪?新竹長和宮詳細資訊如下:景點名稱:新竹長和宮簡介:於1742年在竹塹北廂建立這座天后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