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建築與宗教信仰在地方上的意義,及縣內相關建築類型的獨特性,本教堂規模和格局相當完備,登錄為歷史建築理由充足。但因教堂本堂為新修之建築,兩側(尤其左側文物室)反而是歷史原物,因此本次登錄以左側文物室為原則。
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羅厝居民涂心(生卒年不詳)經常往來中南部經商,在高雄聽了一位神父講述基督的教義甚為感動,回羅厝後即邀親友到高雄聘請神父前來傳教。當時會長派吳萬福神父(生卒年不詳)帶傳道師林水蓮(生卒年不詳)前來羅厝,選後壁厝租一民房佈道,教務日漸蓬勃,兩年後,也就是光緒3年(公元1877年),吳神父購下教堂之現址。光緒8年(公元1882年)由何安慈神父(1853-1922)接任,興建第1代教堂,並移到新堂辦理教務,是臺灣中部地區最早興建的天主教堂。接著由黎嘉祿神父(生卒年不詳)和林茂德神父(1901-1998)等繼續教務。
明治38年(公元1905年)創辦傳道師養成所,初次招收學生14名,聘邱超然先生(邱天祚祖父,生卒年不詳)任教,畢業後分派全臺各地傳教服務,此養成所直到日治時期大正4年(公元1915年)才遷往臺北大稻程教會。這裡還有羅馬印刷機,出版輔助讀物如:「要理問答」、「古史略」、「新史略」及經文等,使當時教友獲益不淺。
明治39年(公元1906年)一場大地震,震塌原教堂,馬神父即搭建臨時教堂至大正元年(公元1912年)間拆除,又以木材建一座正式的教堂,木材為上好的唐山福杉和臺灣檜木所建。當時白若瑟神父(1871-?)在員林傳教之小教堂及道理廳被仇教者燒燬,其後又在街心重地購地,於明治43年(公元1910年)興建新教堂。
文安邦神父(生卒年不詳)為第14任神父,繼續辦理教會工作,於民國40年(公元1951年)續由美籍瑪利諾會胡德克神父(生卒年不詳)執掌並翻修聖堂,改建孤兒院,協助主教創辦傳教學校,向鄰村傳教,辦理慈善工作直至民國40年(公元1955年)奉派到二林傳教由阮立德神父(生卒年不詳)繼任。在阮神父任內亦為教友、村民做過很多有意義的事,如設立永靖分堂、興建修女宿舍、組聖母軍訪教友,並修舖芎蕉至羅厝3公里長的柏油路、關照老年教友,每逢週五或大瞻禮時親送聖體到家、興建神父宿舍。
...【羅厝天主堂】完整旅遊資料訊懶人包-彰化縣埔心鄉
彰化縣埔心鄉的羅厝天主堂地址在哪?羅厝天主堂詳細資訊如下:景點名稱:羅厝天主堂簡介:羅厝天主堂於1877年購地,1882年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