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已42岁的吴沙携妻带子渡台,从事农业垦殖。他先是住于鸡笼,后移居淡水厅的三貂岭。几年后,其弟吴立带着儿子吴化到台湾投奔大哥。当时三貂 ...
吴沙——拓垦台湾宜兰的始祖
宜兰吴沙故居中的吴沙像宜兰,位于台湾东北部,是台湾重要的米粮仓。这片土地,最早是由漳浦籍吴沙和陈辉煌率领漳籍垦民历尽千辛万苦先后开发出来的。吴沙垦殖的兰阳溪以北的广大地区,即宜兰北部。陈辉煌接着开垦出兰阳溪南即宜兰南部地区。本文讲的是吴沙垦殖宜兰北部的事迹。
雍正九年(1731年)八月十四日,吴沙出生于漳浦石榴乡小山城(今山城行政村)人家墟(今坑尾自然村)的大园头小村子。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已42岁的吴沙携妻带子渡台,从事农业垦殖。他先是住于鸡笼,后移居淡水厅的三貂岭。几年后,其弟吴立带着儿子吴化到台湾投奔大哥。
当时三貂岭与噶玛兰地区毗邻。噶玛兰地区有原住民“山地番”和“平埔番”。至乾隆末期,这里的大片土地还没有开发,整个噶玛兰被视为“化外之地”。
吴沙在三貂岭住了一段时间,渐渐地了解以打猎为主、不懂得耕种的当地“番民”的生活习性,并跟他们进行以物易物的“番割”(即贸易)活动。他把草药、布匹、盐、糖、刀等货物卖给“番民”,又从“番民”那里换回鹿皮、鹿茸、鸟兽、木材之类的山货,逐渐有了积蓄。在与“番民”的贸易中,吴沙看到噶玛兰地区虽然一片荆棘莽原,但是“平原万顷,天然沃壤”,经过反复考虑,决定组织大陆来台的乡亲进行大规模开垦,并先在三貂社附近的贡寮试行垦荒。
宜兰吴氏宗亲在山城兴建的怀亲亭他先是准备垦荒的劳动力。时已56岁的吴沙,于1787年,把陆续来台的漳、泉两地乡亲以及广东潮惠的移民200多人组织起来,发给每人一斗米、一把斧头,让他们入山砍柴抽藤,解决临时生活费用。这些人就地兴建草寮,使投靠者先有田耕,有住处。
接着是拓通道路。吴沙组织劳力开山辟路,遇水架桥,为后续垦殖大军进入噶玛兰地区铺平道路。在道路开通之后,吴沙率众不畏艰险,披荆斩棘,以简陋的农具开垦荒地,开垦出了大片良田。贡寮拓垦的成功,使吴沙开发噶玛兰的信心大增,也吸引来了更多的大陆乡亲,总数达1000多人,这为他的大规模入垦噶玛兰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
【台灣戲劇館】完整旅遊資料訊懶人包-宜蘭縣宜蘭市
宜蘭縣宜蘭市的台灣戲劇館地址在哪?台灣戲劇館詳細資訊如下:景點名稱:台灣戲劇館簡介:成立於1990年,是宜蘭縣第一個設立...
【吳沙故居】完整旅遊資料訊懶人包-宜蘭縣礁溪鄉
宜蘭縣礁溪鄉的吳沙故居地址在哪?吳沙故居詳細資訊如下:景點名稱:吳沙故居簡介:吳沙為開發宜蘭的重要功臣,當年宜蘭蠻荒...
【宜蘭設治紀念館】完整旅遊資料訊懶人包-宜蘭縣宜蘭市
宜蘭縣宜蘭市的宜蘭設治紀念館地址在哪?宜蘭設治紀念館詳細資訊如下:景點名稱:宜蘭設治紀念館簡介:坐落於宜蘭市區的宜蘭...